您现在的位置:教育·文史哲>教育技术>李怀龙、南国农:什么是教育技术?(转载) | | 您好!今天是: | |
![]() |
![]() |
教 育
历 史
时评杂谈
点击:到“教育技术”专栏…
![]() |
·李怀龙· |
作者:李怀龙 来源:本2004年《中国教育报》 本站编辑转载 |
【本站按】“教育技术”概念在我国开始广为教育界熟悉,大约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此前一般说“电化教育”)。此后,这一概念的说法有所变化,比如后来出现了“现代教育技术”,还有“信息技术”等等。使用概念却不注意认真思考概念的内涵、外延,不去认真界定概念,这大约是中国人中许多人的通病。2004年10月16日《中国教育报》刊登了教育技术专家李怀龙老师的文章(对话形式),对这一概念做了比较清晰的阐述和界定,值得一读。 联系我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泰斗——已故南国农教授对“现代教育技术”概念的界定,我们就会对“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笔者认为“信息技术”当为“现代教育技术”这一概念重要的外延之一)有更明确的理解了。 本文对“教育技术”内涵、外延的阐述虽然似乎还是有些“绕”,但在2004 年能如此阐述,已属不易,对教育工作者有所裨益。 |
一、工具、设备和机器的使用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技术
教师:听说你是教育技术专家,你们是干什么的?是不是就是用计算机干一些计算机辅助教学之类的事情?
李怀龙:是的,我确实是从事教育技术工作的人,我也确实对计算机辅助教学有兴趣,但我并不用计算机干多少与教育教学有关的事情。
教师:噢,那么你主要的工作是劝说我们学科教师多多使用幻灯、投影仪、多功能教室、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等教学媒体工具,帮助我们使用这些媒体,管理、维护和维修这些设备,并提出关于如何更好地使用这些教学媒体的建议,对吧?
李怀龙:当然!我确实建议教师们使用这样或那样的媒体,帮助教师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也管理、维护和维修这些设备,但我实际上并不把自己看成是教学媒体的硬件人员。
教师:那你肯定是教育电影和教育电视节目的制作者,或者是教学软件和教学网站的开发者了?
李怀龙:这些事情我们是要做的,也已经做过,当然我们可能还会做,但我们即使永远不再做这些事情,同样是胜任自己的工作的,因为这些工作并不是我们的最主要的工作。
教师:教育技术不就是要使用机器、工具、设备干一些事情吗?不就是用教学工具干一些与教育教学有关的事情吗?其它技术也是这样一些东西吗?
李怀龙:我承认很多人确实是从这个角度出发工作的。从经常涉及设备、工具、机器之类的意义上说,技术就是工具、机器和设备之类。但工具、设备和机器只是技术的产生物,是技术的凝结后的产品,而不是技术本身,技术存在于工具、设备和机器之前,技术的概念所包含的内容要比一套工具、设备和机器丰富得多。
教师:这是不是说,工具、设备和机器的使用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技术?
李怀龙:是的。你可能拥有一套工具,也许还有一套技法,而没有什么技术。我以为这将依赖于工具、设备和机器如何被使用,以及工具、设备和机器在使用者心目中的地位,是工艺式的还是教条式的。
二、理智地、自觉地选择和使用工具、设备和机器
教师:你是说,即使我使用了别人称之为技术的工具、设备和机器,甚至一些技法,你也不认为我在搞教育技术?
李怀龙:是的,除非你真正从技术上考虑问题。
教师:什么叫真正从技术上考虑问题?
李怀龙:所谓真正从技术上考虑问题,就是要理智地、自觉地选择和使用工具、设备、机器和技法。
教师:“理智地、自觉地”?你是说,我在选择和使用工具、设备、机器和技法的时候要知道为什么,要能解释我的选择和使用,能向别人说明选择和使用工具、设备、机器和技法的理由,是吗?
李怀龙:确实如此,你至少要从是否适合学习者、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方案等方面来解释你选择和使用工具、设备、机器和技法的理由。
教师:噢,我知道啦!你所谓的教育技术就是指要用能够被证明是正确的方式来使用工具、设备、机器和技法。
李怀龙:对!可以这样说,教育技术就是被证明为正确的技法和方案,包括工具、机器、硬件和软件等在教学中的运用,这种技法和方案是可以被大家重复使用的。换句话说,作为一个教育技术工作者,我要把自己的这种理解运用到教育实践中去。
三、教育技术与“电化教育”、“教学艺术”有区别吗?
教师:那么,教育技术与“电化教育”是有区别的了?
李怀龙:我认为是有的。最早“电化教育”是教育教学中使用了需要“电”支持的教学设备而得名的,电化教育与电教媒体的关系密切。而教育技术却不一定非要用到电教媒体,甚至不涉及媒体。比如,你设计或开发出一个可以重复使用的有效的教学方案、教学方法或策略,就未必用到媒体。设计或开发的教材、教学辅导材料也被认为是教育技术,就未必用到电教媒体。不过国内教育技术学学术界有时也互用这样两个术语,只是电化教育(本站注:此处疑应为“教育技术”)的含义更丰富些。
教师:那么,教育技术与“教学艺术”有区别吗?
李怀龙:我认为是有的。教育技术是指对教学过程的实证研究和经验总结的产物,而教学艺术是建立在教师个体丰富的教学经验、独特的才智和审美情趣基础上的。也许主要区别有三点:
第一,教育技术重视教学方案的设计、预测、程序、规划,而教学艺术则重视教学方法的灵活性、调节性、独特性、审美性;
第二,教育技术求实、求效,而教学艺术求美、求活、求趣;
第三,教育技术的产品(无论是硬件、软件、系统或者方案)一旦开发出来就可以被人们反复利用、不断改善,具有可再现性、可重复使用,而教学艺术则是教师个体在教学过程中发挥自己独特的才智、幽默感,在特定的情景下发挥主观能动性所创造出来的,甚至取决于教师个体对教育教学的悟性、对教育教学情感投入程度,可再现性差。
四、教育技术学专家与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社会学等学科专家的区别
教师:那么,你的工作与教育学专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教育史专家有区别吗?
李怀龙:我想是有的。也许主要区别在于,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社会学和教育史等学科把重点放在描述和解释教育世界上,而教育技术专家的特点是试图改造教与学的世界。
教师:教育领域确实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那么你打算如何着手干呢?
李怀龙:首先,要确定什么是最有价值的教学,最有价值的教学就是那些最有利于学习者发展的、有利于社会进步的教学;其次,要理智地设计教学材料,科学总结学习经验,也就是说设计的教学方案必须适合学习者特点,适合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使得学习者能效率更高和效益更好地获得相关的知识、技能,并使其能力得到提高、态度得到改善;然后,用某种科学理论证明所选择的教学方案是恰当的,就是用教学原理、心理学和传播学原理或其他相关的科学原理来证明教学方案是恰当的,当然也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反复使用、评价和修改完善。
教师:啊,听起来十分美妙,可做起来却不容易噢。你们如何来实施呢?
李怀龙:是的,我从来没有说过自己是在干一件容易的工作。你知道教育教学涉及的因素很多,教育教学取得理想效果依赖许多条件的满足。目前教育技术领域发展了一种称为教学系统设计的方法,就是系统工程的方法,这种方法把教育教学看成是一个整体,对涉及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并调查所依赖的条件,在其基础上设计出一套教学策略方案,反复试用、评价、修改这个方案,直到使该方案完善,再推广应用这个教学方案。当然教学方案中也包含教学媒体的选择了。
五、教育技术更像教育工艺,也像教育工程
教师:听你这样一说,我倒觉得教育技术更像教育工艺,也像教育工程。不是吗?
李怀龙:是的,从一定意义上讲确实是这样。日本的教育技术学界就是把教育技术学称之为教育工艺学。美国的一位学者就曾经这样说过,教育技术就意味着把学校看成为系统,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设计、试验、管理等一系列的系统地研究,它由许多学问组成。就是说,它像建筑学那样设计学习空间,像物理学那样设计设备,像社会学、人类学那样设计社会环境,像组织科学那样设计教学管理方法,像心理学那样设计有效的学习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技术就是教育工程。
所以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啊!
教师:这样说来,教育技术不仅是教育技术专业人员的工作,教师也应该有所了解和掌握了?
李怀龙:是的,只有所有的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一线从事教育教学实践的教育工作者都能很好地掌握教育技术的理论和方法,才会对教育改革产生实质性的影响。我想,通过您和我,你们和我们的共同努力,这一天总会到来。□ (作者单位:安徽淮北煤炭师范学院教育系)
【附:延伸阅读】
南国农教授2012年离世,他在92岁时,在一次报告中依然说:信息化教育者必须做好三件事: 第一,全面认清信息技术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第二,践行一个公式: E (现代教育思想理论)× T (现代信息技术)= S (成功的信息化教育); 第三,建立一种理念:以人为本、以和为贵(包容多元)。 南国农教授认为:信息技术应用者应该是懂教育(掌握了现代教育思想理论)、懂技术(掌握了现代信息技术),并且是具有将两者融合在一起的有本领的人;信息技术的教育功能是优化学、教、管,而不是代替学、教、管;教育信息化建设应以 “人” 为本,不是以“机”为本,学校教育要以学生为本,以实现全体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持续发展为总目标…… 笔者以为:结合南国农教授和李怀龙老师的阐述,我们基本可以把握“教育技术”或所谓“信息技术”的概念了,从而对实践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
【延伸阅读】 |
![]() |
|
(本站 2005-02 编辑转载 / 本站 2016-07-06 修订更新) |
![]() |
|||
版权所有©“教育·文史哲”网站 2003-2022 建议使用谷歌或IE9.0以上浏览器 | |
|||
▲ 关于本站及版权声明 | 联系本站 E-mail: yxj701@163.com | 信息产业部备案号:皖ICP备09015346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