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教育·文史哲>重读历史>文革研究>死刑枪口下的生命悲歌——《南京知青之歌》案始末 (P.2.) | | 您好!今天是: | |
![]() |
|
·“文革”历史档案· |
陈 言(等) |
作者:陈言(等) 来源:互联网相关网站 本站编辑转发 (本页浏览:人次) |
(点击这里:承上页) |
在狱中,任毅千百遍地想过:等待他的是什么?他会以什么定罪?会受到何种刑罚…… 一天,一位同学的弟弟告诉他:“你要倒大霉了,你的案子已发到群众中讨论,说要杀头!”
当时,许多交群众讨论的“反革命罪犯”都被判处了死刑,交群众讨论只是一种形式。他后来才知道,事情的起因是在上海,《知青之歌》被上海的知青广为传唱,上海市革命委员会很快向中央汇报,江青、姚文元作了“要抓紧意识形态的阶级斗争,要查清作者情况,要对黑歌进行批判”的批示,连夜下达。张春桥“指示”,要“上海市革委会有专门小组在抓这件事”。上海、南京两地公检法军事管制委员会来到任毅所在的生产队,老实忠厚的乡亲们以为调查任毅的表现是要提干,一致说任毅好,使他们很扫兴。
1970年4月1日,离他的22岁生日还有三天,他被拉到江浦批斗。在公社的大厅里挤满了知青,为预防意外,不知从何处动员来的民兵端着枪布满了会场。他见到了大批熟悉的面孔,见到了为他的事遭受了太多麻烦的女朋友,她显得很憔悴,无言中分明流露着担忧与关爱。他真地有好多话要对她说,而现在却被困在台上。正在这时,五中同学沈六九挤到台前悄声说:“批斗完上厕所。”任毅心领神会。批斗完,他在军代表的引领下走向广场角落里的厕所。突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大批知青拥了上来,将他和军代表隔开,他看到了许许多多平日要好的五中的同学,又见到了她……“不要怕,任毅,我们记住你!”……一只又一只手拽住他,朝他的口袋里放钱和粮票,口袋都被扯被了。他止不住泪流满面,已经说不出话来了。这份永生难忘的友谊和理解是任毅在狱中坚持下来的精神支柱,虽然那些大家来之不易的钱和粮票最后被军代表没收,但他收下了大家那一颗颗滚烫的心。
1970 年5月20日,在经过所谓“群众讨论”的形式后,南京市公检法军事管制委员会以反革命罪判处任毅等25人死刑;1970年6月6日,南京市革委会同意对任毅等25人的死刑处理意见,签字盖章后报到当时江苏省革命委员会审批。如果没有意外,7月31日,他将陪同那一天被处决的24人一同上刑场。那年他刚刚 22 岁。
在南京市建邺区召开的公判大会上,预感到厄运将至的任毅被拉了上去,强加给他的反革命罪已确定无疑,他预感到会判他死刑或无期徒刑,他甚至不敢再往下想。而此时他听到对他的宣判:“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打击现行反革命破坏活动。根据党的‘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政策,依法将现行反革命犯任毅逮捕,判处有期徒刑10年。”他似乎是在做梦,不可能。宣判后,他问一块被判刑的人:“我判了几年?你听清了没有?”那人说:“你判了10年,我听得清清楚楚!”任毅突然大笑起来,直到笑出了眼泪……
直到很久以后他才知道,而当时在江苏省革命委员会负责的许世友将军,审阅任毅的判决时,拍案而起。一名知青,仅凭一首歌就被判处死刑,岂有此理!将军顶着“四人帮”的压力,一只大手硬是把任毅从鬼门关上拉了回来。
任毅突然想起,在“文化大革命”初期,在围困南京军区司令部的非常时期,反对揪斗批判许世友等革命老前辈的五中的红卫兵小将一夜之间,在南京的大街小巷贴了两万张石版水印的标语。这标语的内容是:“许世友、杜平老子保定了!”那天他们是那么出生入死,如今回想起来,一个字:值!
平 反 出 狱
粉碎“四人帮”以后,1979 年2月,任毅获得平反,出狱。好消息像一阵春风,传遍了任毅的同窗、师长、亲友,传遍了金陵的各个角落。全国各地的新闻媒体争相对他进行了报道。任毅回到南京自己的家中,看着白发苍苍为救自己出狱四处奔走呼号的老母,欲哭无泪,9 年的光阴啊……但能等到粉碎了万恶的“四人帮”的这一天,活着出来又是不幸中的万幸。
那一天,他家的小屋里挤满了人,当年在一起的同学几乎都来了,还有她,当年为他受牵连的女朋友。酒桌上,同学们谈起了他和她,如今已为人妻、为人母的“她”直率而坦然:“没想到任毅还能出来。”任毅笑道:“我们的爱是很纯的呀,我和她都没有拉过手噢!”
纺织公司所属的丝绒厂热情地接纳了他,他被安排到总务处.出色的工作,受到领导和同志们的好评。天降奇缘,同在这个工厂工作的一个清秀女孩注意到他,就在这时,一个五中的老同学上门提亲,而对方正是那个清秀的女孩,提亲者正是女孩的哥哥。她出身于工人家庭,一家人很本分,对任毅印象也很好,哥哥因同任毅是老同学,也是知青,因此这门亲更是亲上加亲。
任毅后来的这个小家庭至今安稳甜蜜,他像一棵大树为妻子遮风挡雨,撑起一个令人羡慕的家。他们后来有了孩子,一个可爱的女儿。
他不愿让女儿过早地了解那段沉痛的历史
女儿的名字叫“任重”,是任重道远的意思吧?他不置可否。
女儿上了小学,当上了班干部,性格与父亲出奇地像。任毅不愿让女儿纯净的心受到一点伤害,女儿心中的父亲也是一个最为出色的人。可是有一天,女儿严肃地站在他面前,十分委屈地问:“爸爸,同学说你戴过铐子,是真的吗?”任毅怔住了,他点了点头,他真的不愿对女儿谈及那段历史,他想等到女儿长大,亲口对他讲。
不想自己一位老同学的儿子跟女儿是同班同学,他无意中说到任毅的往事,被儿子讲到了班上。看着女儿困惑的大眼里闪动着泪花,任毅对他讲起了那首歌的故事。事后,任毅找到了那位老同学说:“小鬼还小,跟他们讲不是时候啊。”那位老同学找到了任毅的女儿,告诉她:“你爸爸是个好人,他是被坏人陷害的。”任毅在写自己的回忆录《生死悲歌》时,把书稿给女儿看。女儿终于理解了爸爸,而让她懂得或了解那个时代,又谈何容易!
他不愿让女儿过早地去了解那段沉痛的历史,他伴着女儿去追寻梦想。
这一年,在南京市作文比赛中,女儿含着眼泪,用心写成了《雪夜》这篇作文,获得作文比赛第一名。她对生活独特的观察视角和对生活的细腻感受,获得评委们的赞誉……□
(全文完,点击这里:观看 东方卫视对任毅的访谈视频)
![]() |
|||
版权所有©“教育·文史哲”网站 2003-2022 建议使用谷歌或IE9.0以上浏览器 | |
|||
▲ 关于本站及版权声明 | 联系本站 E-mail: yxj701@163.com | 信息产业部备案号:皖ICP备09015346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