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教育·文史哲>本站评论>【读史札记】应学俊:工宣队·芒果·最终谁吃了? | | 您好!今天是: | |
![]() |
![]() |
【读史札记】 |
工宣队·芒果·最终谁吃了?· 应学俊 · |
作者:应学俊 来源:本站原创 本站编辑发布 (本页浏览-续博客点击数: 人次) |
看到“博客中国”许善斌先生的一篇文章《文革时期的一个芒果为何在全国巡展》。作为文革过来人深有感触。于是想到了笔者曾经有过一篇“读史札记”,也想奉献于此,与许善斌先生该文恰可互相映照,互为补充,同时给60后、70后乃至更“后”的朋友们献上教科书中不可能有的历史记述。
学者鲍鹏山说过:“重读历史是每个时代的义务。每个时代,只有在重读历史时,才能读懂自己,并且在重读历史时,站到新的台阶上”。电视片《大国崛起》里有这样两句解说词说得挺好:“忽视过去的人,在未来行程里只是一个缺乏思想准备的匆匆过客;忽视过去的国家,面对世界变局将不会有成熟选择,甚至有迷失方向的危险……”
一、芒果VS工宣队——“工宣队”、“工人阶级必须领导一切”的由来
背景:毛欲以非常手段通过文革“砸烂旧世界”,来个“天下大乱”,否则不足以冲垮他所认为的从上到下的党政军内的“资产阶级司令部”。刚开始,若没有思维活跃、单纯、富于闯劲的大中学生,毛是很难掀起这样一种非常“革命”的,因为谁也弄不清毛想干什么——所以,毛用8次接见首都及全国各地一千多万红卫兵的方式,终于掀起“文革”狂潮。
但当文革发展到1968年,举国上下,该砸烂的砸烂了,毛欲打倒的也打倒了,实现了党政各级中可能“不忠于”毛及毛路线者的大清洗。各地陆续成立了经毛及中央审查批准的准政府机构“革命委员会”。这时,毛想从“天下大乱”走向“大治”了。
但狂热的红卫兵及各行业造反派却无法刹车,因为在“保卫毛泽东革命路线”的同一大旗下他们因政见不同,已分裂成不同的派别,争斗愈演愈烈以致动枪动炮,难以制止,清华百日大武斗中有十多名“红卫兵”丧命,甚至还打伤了前去制止武斗的解放军,校园里血雨腥风,一片狼藉!如此这般,且竟敢对解放军下手,全国各地不断出现武斗惨案,数不胜数,红卫兵和群众组织除了不同政见,又混杂了和着鲜血和生命的恩怨情仇,岂会说了结就了结?这令毛震惊、震怒,超出了他的预想。
1967年时毛泽东曾预计:“文化大革命一年发动,二年看成果,三年扫尾。”(毛泽东南巡讲话)1968年是“文革”的第三个年头,毛不能容忍这种混乱局面再持续下去,改变了1967年对武斗容忍、放纵或善意批评的态度,以越来越严厉的口气发布内部讲话、电报、文件制止武斗——全面内战。
但毛一开始对“武斗”表面是反对的,而实际上是默许的。例如,毛泽东在接见北京红卫兵领袖的时候就曾经说过,“过去北京市委、卫戍区对武斗的态度是不怕乱、不管、不急、不压。这看来还是对的。”后来,还下令解放军要“坚决支持左派革命群众”,曰“支左”,甚至“武装左派”。而早在武斗刚发生时,毛是如此说的——1966年7月29日在人大会堂宣布撤销工作组时,邓小平(尚未被打倒)传达了毛泽东的一条指示:“好人打坏人,坏人活该;坏人打好人,好人光荣;好人打好人,误会;今后再也不要打人了。”正是毛泽东的话中有“活该“二字,使得在工作组撤销后,法纪无存,大学里的武斗反而逐渐加剧。武斗由此推向社会。在后来说到四川武斗严重状况时,毛也轻描淡写,并未表现出任何焦虑和批评,毛说:“武斗全国都斗不过四川,至于清华。北大,不算数。它那里双方都有一万多人,有电台指挥,真枪真炮。”只是到了1968年,毛看看不行了,谁也不听谁的,几乎完全失控,毛才要坚决制止了。
怎么制止呢?毛总不能说自己一开始支持红卫兵太过、太放纵了吧?毛有办法,迂回行之——他运用起“工人阶级”这一“领导阶级”的作用了,尤其是工人中的党员,毕竟年长沉稳,比青年少了很多“狂热”。毛泽东发出了“工人阶级必须领导一切”的指示。红卫兵、造反派自然就靠边站而被领导了。
毛泽东在1968年7月28日接见北京五大学生领袖讲话说:“现在学生的缺点在什么地方呢?学生最严重、最严重的缺点,就是脱离农民,工人,军队,工农兵,就是生产者。”毛一贯认为知识分子属于小资产阶级,有劣根性,要不断改造,才能成为无产阶级。毛泽东认为还是应当让“工人阶级”来给学生等各系统、各部门的文革运动把舵。而且这也符合“马克思主义”历来给予无产阶级的崇高评价。
1968年,通过姚文元署名文章《工人阶级必须领导一切》传达了毛泽东的最新指示:“实现无产阶级教育革命,必须有工人阶级领导,必须有工人群众参加,配合解放军战士,同学校的学生、教员、工人中决心把无产阶级教育革命进行到底的积极分子实行革命的三结合。工人宣传队要在学校中长期留下去,参加学校中全部斗、批、改任务,并且永远领导学校。在农村,则应由工人阶级的最可靠的同盟者――贫下中农管理学校。”(《红旗》1968年第2期)
毛泽东对姚文元《工人阶级必须领导一切》一文加了批语并加写的一段话:“在有些自己宣布自己为‘无产阶级革命派’的知识分子,一遇到工人阶级触动他那个小小的‘独立王国’的利益的时候,就反对起工人来了。这种叶公好龙式的人物,在中国还是不少的。这种人就是所谓轻视工农、爱摆架子、自以为了不起的人物,而其实不过是现代的一批叶公而已。凡是知识分子成堆的地方,不论是学校,还是别的单位,都应有工人、解放军开进去,打破知识分子独霸的一统天下,占领那些大大小小的‘独立王国’……”这无疑是针对类似蒯大富这一类“不听话”的红卫兵等造反组织所说的(真正的知识分子、大知识分子,文革之初已经被斗倒斗臭了)。当然,毛在做此批示时压根儿也不会想到他本人也是知识分子,而且从没有什么“工人阶级”领导和改造过他——也许应当说,毛是“天才”,是无须“教育”和“改造”的吧。但是,这确是收拾文革那种除了毛的话谁也不听谁的混乱局面的一招妙方——毛主席的话,能错吗?敢不听吗?
这样,工宣队(全称“工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以及“军宣队”进驻校园等“知识分子成堆”的单位,“领导”着知识分子,他们成为手持尚方宝剑的“必须领导一切”的领导者。
今天我们可以想一想:这是反映和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伟大决策吗?甚至,这也符合马克思主义吗?如果是,那么“工宣队”是否至今还应当待在中科院、社科院、各大中学校……?毛泽东说的是“永远”啊!如果是,那该是怎样一幅景象、怎样的效果?……
二、毛泽东将芒果赐予“工宣队”的效应
为了强化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和工宣队的权威,1968年8月,毛泽东把刚果总统(一说是访问中国并受到毛主席接见的巴基斯坦外交部长埃尔沙德•侯赛因)赠送给他的芒果转送给了“首都工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这当然不是为了送给他们吃,这无疑是一种政治宣示。用当今网络语言来说:毛送的不是芒果,是信任,是尚方宝剑!举国上下,抬着用蜡制成的芒果模型,敲锣打鼓,游行庆祝!
毛泽东赠送给工宣队的芒果被分送给某些工宣队。但毛欠考虑的是,这芒果送给工宣队以后他们如何处置这种极容易腐烂变质的水果呢?“无限忠于毛主席”的工人们会把芒果分掉吃了吗?不够分怎么办?谁当吃谁不当吃?这在当时都是非同小可的问题!——这是后话。
霎那间,首都大街小巷充满了游行队伍。长安街和天安门广场的扩音器里“大海航行靠舵手” 的音乐声铿锵有力;人群中“毛主席万岁”的欢呼声此起彼伏,响彻云霄。宽阔的长安街,顷刻成为红色的海洋。红色的旗帜,红色的横幅,红色的袖章,红色的面孔,交相辉映,此落彼起,人们又一次接受了红色的洗礼。
无法获得分送到真芒果的各级革委会领导们敲锣打鼓地将仿真芒果(蜡制品)送到各“工宣队”(放在精致托盘里,罩上玻璃罩),摆放在毛主席像下,每天早晚和主席像一起接受着工人们的“早请示晚汇报”的膜拜。许多人家的桌子上,也摆放了两个蜡制芒果,“让毛泽东对工人阶级的关怀照耀每个家庭”。在《人民日报》1968年8月7日的那篇报道中有这样一个细节:“五日下午,当毛主席向首都工农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赠送芒果的特大喜讯传到清华园的时候,人们立即聚集到伟大领袖毛主席赠送的礼物周围,热烈欢呼,纵情歌唱。他们热泪盈眶,一遍又一遍衷心地祝愿我们最敬爱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万寿无疆!万寿无疆!万寿无疆!他们纷纷向自己所在的单位打电话,传颂这一特大喜讯,并且连夜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冒雨到中南海报喜,向伟大领袖毛主席表达他们的赤胆忠心”……
主席送芒果,余荫越千年。河南有个新郑卷烟厂,为永远铭记毛主席对中国工人阶级的关怀和恩情,当年就特意研制出品了“芒果”牌香烟,至今已经有30多年历史,据说已经成为河南省的名烟。而1976年,长春电影制片厂则拍摄出一部电影,名曰《芒果之歌》,倒是反映了当年文革、工宣队进驻大专院校的一段历史(现在当然只能作为参考片,而非真实的历史纪录,但假中有真,真中有假,经历过文革者自然可以分辨得清楚,而当时学校里的派性状况、武斗及混乱场面亦略略可见一斑)。
文革开始时,大中学生以及“红卫兵”是天子骄子,因为毛支持,毛是“红司令”。现在毛赐予“工宣队”以芒果,“工宣队”的地位取代了当年的“红卫兵”,工人阶级要“教育、改造”当年的“红卫兵”了,更不用说那些满腹经纶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这就是毛芒果给工宣队的效应。
三、芒果最后怎么处理?被谁吃了?
许多人在当年就有这个疑问:芒果是和香蕉差不多极易变质腐烂的,不可能长期陈列供人瞻仰。那么,如何处置它呢?如果是真的吃了它,那又该给谁吃呢?谁敢吃呢?怎么够分配呢?
随着时间的推移,时至今日,谜底逐渐揭晓。
当时负责中央警备的首长汪东兴把芒果分给北京某些大学和工厂的工宣队代表,其中也包括北京针织总厂,“工厂的工人们举行了盛大的欢迎芒果仪式,然后把芒果用蜡封起来保存,以便传给后世子孙。芒果被供奉在大厅的一个精心布置的台子上,工人们排队一一前往鞠躬致敬。
当时给芒果加蜡封时没有人知道该在蜡封前将芒果做灭菌处理,所以没几天后芒果就开始腐烂。无耐,革委会领导思之再三决定将蜡封弄掉,剥皮,然后用一大锅水煮芒果肉,再举行一个仪式,工人们排成一队,每人都喝了一口芒果煮过的水”——这是一种“吃”法。
当时北京新华印刷厂也分得了真芒果。文革期间,新华印刷厂做为“六厂二校”之一,当时工厂里则进驻“军宣队”,该厂进驻的是毛主席派来的8341部队“军宣队”,这个厂还成为全国工矿企业和工人阶级中“斗批改”的典型。毛主席送的芒果,精心地被工人们供奉着,保护着。但无奈芒果在自然状态下,经久摆放,终于萎缩变质。
据说有一天,工人们突然发现芒果少了一个,在那岁月,这可是一桩天大的“反革命案件”,工厂立即调查,把上个班当值的人叫来盘问。只见有以为工人垂着头哭丧个脸,小声说到“那个芒果被我吃了……”
这样的芒果结局,让工厂革委会哭笑不得:处理吧,芒果本来就是毛主席送给工人同志们的;不处理吧,此人的行为又太自私太让人气愤。左右为难。好在偷吃芒果者根正苗红,出身特好,于是只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了了之了。
重读历史,回味历史,其味无穷!□
(说明:以上信息据网络搜索多篇回忆录、资料,相互印证综合。)
〖前一页〗 1〖后一页〗
【参考文献 · 延伸阅读】
![]() |
||
(本站 2009-11-15 编辑转发 / 2017-12-14 更新) |
![]() |
|||
版权所有©“教育·文史哲”网站 2003-2022 建议使用谷歌或IE9.0以上浏览器 | |
|||
▲ 关于本站及版权声明 | 联系本站 E-mail: yxj701@163.com | 信息产业部备案号:皖ICP备09015346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