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教育·文史哲>本站评论>应学俊:重读孙中山《国事遗嘱》随想——“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P.1. | | 您好!今天是: | |
![]() |
![]() |
重读孙中山《国事遗嘱》随想——“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应学俊 · |
作者:应学俊 来源:本站原创 本站编辑发布 (本页浏览:人次/续博客点击数) |
文史专家大多认为2003年播出的电视剧《走向共和》(68集无删节版),基本符合史实,少有对历史人物的“脸谱化”、概念化描写,非“戏说”或任意编创之作。春节闲来无事,抱着为清末民初那段风起云涌波诡云谲的历史增加一点具象的想法,从头至尾一集不落地看了一遍,结合相关历史研究专论,觉得文史专家们对这部电视剧的评价大体是不错的;而片名,乍看似乎简单、必然,细想,则可体味其确为画龙点睛之笔——好一个“走向”!说实话,这部剧作肯定比“春晚”好看。
又重读一遍孙中山之遗嘱,便有了一些随想。今日中国是从昨日中国脱胎而来,不了解昨天,如何能懂今天?
一、任何人——包括伟人,晚年思想必代表其认知的最终水平
一个政治家或曰革命家,不论其历史地位有如何不可撼动的伟大,他终归是历史人物,其思想和实践必定是那个时代的产物,他们所论不可能“句句是真理,一句顶一万句”——而他们真正的伟大,则要看产生于那个时代又能超越那个时代的思想有几何,这才是某历史人物之所以伟岸之处,此类思想越多,越显其伟大;因为唯有这样的思想(无论是否冠以“主义”),才是超越时空而反映人类社会和历史发展之必然规律的——规律,是不因人的主观和任何“主义”而存废的客观存在,冥冥中,它无情地支配着历史的发展,谁不尊重规律,规律必让其头破血流,它从不对任何“主义”或什么伟人网开一面;此亦即中国文化中所称之“道”、“常”,亦所谓“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如此堪称伟大的历史人物,世界上已有一批,挂一漏万,比如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华盛顿、美国《独立宣言》主要起草人托马斯·杰斐逊等,而孙中山无疑是可以跻身其列的中国人,除了其核心思想中超越时空的论断颇多,还因其为中国历史上唯一没有“打天下坐江山”之人,以此而论,说他堪比中国的华盛顿似乎也不过份。前述伟人、哲人的主要思想,已经历跨时空的实践检验,证明了其真理性。
人的思想是随着社会实践和自身认知的发展不断变化的,伟人也有一个对真理逐步认知的过程。故抽出伟人某时期某句话作为论据来论证某些观点的做法往往不大靠得住,甚至是不可取的,即所谓片面。而伟人晚年的某些思想言论,无疑应该更能代表其对真理认知的最终水平——不论是否仍有几多错误。故笔者对伟人晚年的论著、言论尤为关注;在特色中国,自然尤其关注马恩列斯毛,还有孙中山——这些伟人,晚年大多都有对自己早前认知的否定或曰扬弃;而如果有“遗嘱”,且这遗嘱是关乎其主要思想的,无疑则可代表这位伟人毕生最后的认知(不论是否依然有错)。后人应将其遗嘱与其一贯的主张逻辑地联系起来,去伪存真,方可获得对其思想核心的真正把握。
二、孙中山的《国事遗嘱》给我们的启示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绵延数千年的封建专制,民主共和的思想在中华大地遍播种子,但共和国的最后建立一波三折,尚未最终完成。革命成功了一半。孙中山在万分遗憾中因病去世。重读其《国事遗嘱》或曰“政治遗嘱”,感慨良多:
“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最近主张开国民会议及废除不平等条约,尤须于最短期间促其实现。是所至嘱!”
孙中山在他的遗嘱中,将其革命之目的归结于4个字“自由、平等”,这是很值得我们深思的。虽然孙中山在讨袁“二次革命”失败后,组建“中华革命党”一些做法及章程颇受争议,但那毕竟是革命低潮时的非常之举,权宜之举;纵观孙中山一贯思想,“自由平等”价值追求是坚定贯穿始终的。辛亥革命后,中国专制复辟势力以种种手段顽强抵抗,先后出现了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闹剧,使孙中山毕生为之奋斗的民主共和大业屡遭挫折——“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历经近世纪,笔者仍未看出孙中山《国事遗嘱》中之思想有多少错谬或过时之处,这不能不说是超越时空的伟大。
(未完,点击这里:接下页)
【相关链接】
![]() |
||
(本站 2017-02-03 编辑发布 / 2018-04-24 更新) |
![]() |
|||
版权所有©“教育·文史哲”网站 2003-2022 建议使用谷歌或IE9.0以上浏览器 | |
|||
▲ 关于本站及版权声明 | 联系本站 E-mail: yxj701@163.com | 信息产业部备案号:皖ICP备09015346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