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对象,然而,在如此的孤寂中,梵高仍然坚持不懈地用自己天才的绘画艺术来展示自己真实的内心,展示自己善良的灵魂,在得不到别人承认情况下自我承认,在得不到别人欣赏的情况下自我欣赏。然而,如冰山一样冷漠的人们,始终没有被梵高执著而炽热如火的心熔化。在那样的世界里,梵高注定永远只属于自己,因此,与其说他的自杀是为他的艺术殉情,还不如说他是为自己的自尊与高尚的灵魂殉情。
如果弱水的那篇文章,只让我们透过梵高的悲剧,去对一百多年前的人世生出诅咒,对一百多年前的梵高生出怜悯,那此文就大为贬值了。睿智的作者开篇与结尾的话岂止耐人寻味?弱水说:“我希望梵高的画在他活着时就值到千万美金。”如果梵高的作品真能用金钱来准确估价,那么,梵高就不为梵高了,作者真正的希望是什么?我想,他希望的是无论在什么时代与社会里,人与人之间都应该互相承认与理解,互相宽容与接纳。 |
|
 |
|
18岁的梵高 |
离梵高一百多年以后的今天,“那只盛满孤独和苦难的破烂的靴子,在市场这种特殊机器的运转下,竟拥有了他一生从未拥有过的瞩目和辉煌,在拍卖师的槌起槌落之下不断地惊爆天价”时,作者说:“但那显然与他所追求的理解和爱相去很远。”清醒的大脑不会读不出弱水隐藏在文字深处的对现今社会利欲熏心的庸俗那何等的哀痛与失望!这样的社会,无疑是在把
梵高用苦难写成的悲剧作为铜臭熏天的竞价资本,这是在公开展示着现今人类对艺术的大肆亵渎。其实,如果人类的良知还在,那么,当拿着梵高的作品竞价的时候,那群麦田里黑压压的如梵高自杀时之心境的乌鸦的悲鸣,未尝不让人们的良心失血?那只血迹未干的为向世俗表示逆反的被割掉的耳朵,未尝不让人们的灵魂苍白?难怪作者弱水最后说,自己在文化人聚会的沙龙里,送给梵高的那句话是“真诚”却又是“可笑”的,因为他悲哀地意识到,以这样无力而孤单的声音来表达对凡高的爱,在梵高如向日葵般光辉与高尚的灵魂面前,同样是“俗气”的。我是理解弱水的哀叹的,因为,一个微弱如丝的声音怎能震撼一个固若钟鼎的世俗世界?
读罢此文,我在想,一个理想的生存空间应该是这样的: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能得到承认、尊重与宽容。对于人类,对于一个个鲜活的有尊严有个性的人,尤其应该如此。
为了所有的生灵都能在有限的时间里享受生命的快乐,包括我们自身的快乐,善待他人吧,其实这也就是善待我们自己。何不试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