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教育·文史哲>重读历史>1957-1965>彭德怀:我为什么要写信给毛主席(原文) | | 您好!今天是: | |
![]() |
![]() |
(此为文革之发令枪、前奏曲,毛、江指使姚文元所写。毛赞扬“写得好。但没有打中要害,要害是“罢官”.嘉靖皇帝罢了海瑞的官,1959年我们罢了彭德怀的官,彭德怀也是海瑞。”——“大跃进、人民公社”成为毛绝对不准人非议、触碰的宝贝——因为如果承认在这些问题上自己的错误,自己的威信、地位将大受影响;毛知道对此党内有“大批反对派和怀疑派”——因为饿死几千万百姓、国家经济几近崩溃,这不是小事。毛发动“文革”的动机,已一目了然。)
![]() |
![]() |
|
1959年庐山上的毛泽东与江青 | |
·历史档案· | |
作者:彭德怀 来源:“为中华之崛起”网站/回忆录 本站编辑 | |
|
我1959 年7月14日写给毛主席的信,是为了将我接触到的各方面材料,如各地群众来信和军队内部的反映、同张闻天、周小舟谈话、小组会的议论 、庐山食堂的议论、《内部参考》,特别是中央印发的《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党组关于贯彻执行1958 年基本建设计划调整方案的报告(草案)》、《对我国几年来工业生产增长速度忽高忽低的分析》(载1959 年6月29日《宣传动态》),以及几篇论述大跃进经验教训的文章,经过阅读与同志们交谈,加以初步分析,形成的概念,反映给毛主席。
我国自1958 年执行总路线以来,取得了伟大的成绩,大跃进的方法,人民公社的组织形式,是合适的。但是大跃进的速度,究竟宜有多大呢?是一年翻一番,两年或三年翻一番,或者是四年翻一番呢?
经过第一个五年(1952年一1957年)和1958 年大跃进的实践和努力证明,一年翻一番是绝对不可能的。两年翻一番,也是有严重困难的。1958 年至1959 年上半年,这样高速度的建设是难以继续持久的。苏联采取五年计划——即五年翻一番,这样的速度,要求国民经济的发展,每年平均递增14.87%。
根据苏联经验和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建设速度的论述,每年平均增长13%至14%,这是最低速度。我国比苏联可能要快一点,因为我国的条件比苏联当时所处的环境要好些,人力也要强大得多。究竟能快多少呢?如四年翻一番,每年平均递增 18.93% 。如三年翻一番,每年平均递增 26%。我国工业建设应当努力争取在三至四年间翻一番,如果这样做是可能的话,就可提出四年翻一番,争取三年或者三年半完成。似此,既紧张又留有余地,避免大马鞍形。争取高速度的发展经济计划,没有一个比较合乎实际速度的标准,计划工作就不能不是随波逐浪的被动形势。这是工业方面要有一个标准,在农业方面也要有一个合适的标准。我国解放以来,总起来看,农业每年平均能够递增 5% 到 7% 很不错了。这是就现在条件和逐步改善技术措施来说的。至于将来农业机械化、水利、肥料条件大大改善后,也有可能比现在增产速度要大得多。
从1958 年大跃进以来,经济建设工作中和某些个别政策上是存在着求成过急“左”的倾向的。不平衡的现象相当普遍的存在,如不迅速加以纠正,将要动摇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的继续发展和巩固。特别是当前工业和农业关系的紧张局面,事实上农业远远落后于工业。这不仅将要影响到城市和农村的主副食品;而且会影响到轻工业原料;影响到国内市场和物资出口;影响货币回笼,也就是周转率缓慢,以致影响财政收入和货币信任。有同志说:“财政有结余,没有问题!”根据事实分析,财政不是没有问题,财政问题是在严重不平衡的经济发展中潜伏着。要想财政真正没有问题,是建立在第一部类和第二部类相对平衡的基础上;进口物资和出口物资相对平衡的基础上;国内市场相对稳定的基础上;特别是工农业生产相对平衡的基础上。只要上述哪一方面失去相对平衡,发生严重不平衡现象,就会要影响市场、影响财政收入、影响基本建设投资。如果超过市场回笼货币收入时,不仅会影响财政收入,而且会影响货币贬值,“财政没有问题”的乐观主义者,不愿意研究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中潜伏着的财政问题。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最基本的还是靠人力劳动,可是农业劳动力极为紧张,这对发展农业生产是很不利的。我国从解放以来,自然气象是:三年中有一年是丰年,一年是平年,一年是歉年。即 1952 年是丰年,1953年是平年,1954年是歉年,又1955 年是丰年,1956年是平年,1957年是歉年。过去是以丰补歉,而1958 年是一个特大的丰年,由于各种原因,使它收获得不好,保管得不好,以及多吃等浪费,造成了丰年不丰收。如果过去几年自然气象是规律性的话,那么,1959年是一个平年,1960年将是歉年。真的如此,我们当前的困难将要增多,而不是减少,时间将要延长,而不是今年秋后即可好转。即使继续采取有效措施,纠正工作中偏差,农村中所遭受共产风的破坏,也需要有两年才能恢复到1958年夏季以前水平。至于耕牛的死亡,树木的砍伐,要恢复那是几年和十几年的事。现在并没有多少同志来注意这些情况,而是盲目乐观,盲目地扩大基本建设,过多的调走农业劳动力,口头上是在强调工农业并举,而事实上是忽视工农业并举,忽视两条腿走路的方针。
1958 年人民公社化,那一股共产风冲击和搞乱所有制,错误地把生产大队或生产队管理区的集体所有制、个人所有制,几乎都变为公社所有制,造成穷队与富队之间,贫农与中农之间,干部与农民之间关系紧张。对于自留地也是几收几放,增加了农民对发展生产的顾虑,人心不安。大量农民自发地流入城市,这一切当然会打击农民生产情绪,必然会造成减产的效果。
上述这些错误和缺点,虽然经过两次郑州会议,武昌、上海六中和七中全会,以及1959年4月22日发出《党内通讯》,总的说来,“左”的倾向基本上得到了纠正,未酿成动摇总路线的错误,也没有打击那些真正热情高涨的干部和群众,而且使他们得到了教育,这当然是一个很大胜利。但是到现在为止,并不是所有地区和所有部门都纠正了,某些地区和某些部门“左”的倾向还在继续存在和发展,特别是共产风所带来的严重强迫命令,浮夸虚报,脱离群众等现象是异常严重的。某些个别县要在两三年之内单独进入共产主义。相当多的地区,实行大兵团作战,不计报酬,违背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按男女强弱分编劳动大军,而不是强弱搭配。根据我国农村现在生产条件,这样的分工和组织是很不适当的。
(未完,点击这里:接下页)
![]() |
【本站附注】 彭德怀“文革”中被迫害致死。他被挂在胸前的牌子上所写“三反分子”为“文革”专有词汇,是“反党、反社会主义、反毛泽东思想”的简称。此类“简称”文革中太多,不胜枚举。
【相关链接】
1、 彭德怀给毛主席的信(1959 年庐山会议期间,所谓“万言书”)
2、【人民网】1962年廖伯康冒险入京反映四川大饥荒实情:饿死约1000万人……(更新)
3、【凤凰/腾飞中国60年】 1959年纪事之三:“神仙会”上风云突变
4、 人民日报1967年8月16日发布《…关于彭德怀同志为首的反党集团的决议》
5、【腾飞中国·建国60年纪事】1966纪事:红卫兵绑架彭德怀
6、【口述历史】原新华社记者张广友讲述:“三年困难时期”(大跃进、大饥荒)
7、【搜狐大视野】中国第一个人民公社兴亡录
10、 马立诚:朱永嘉的“他们待我不薄”与“庐山会议”、彭德怀
11、高华教授:我为什么研究延安整风? | 另:高华讲座:毛泽东为何发动“文革”?
12、林蕴晖教授讲座视频:所谓3年“困难时期”(从“大跃进”到大饥荒)
![]() |
||
(本站 2008-07 编辑转发 / 2022-04-28 更新) |
![]() |
|||
版权所有©“教育·文史哲”网站 2003-2022 建议使用谷歌或IE9.0以上浏览器 | |
|||
▲ 关于本站及版权声明 | 联系本站 E-mail: yxj701@163.com | 信息产业部备案号:皖ICP备09015346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