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教育·文史哲>重读历史>文革研究>宋要武(宋彬彬):我给毛主席戴上了红袖章 | | 您好!今天是: | |
![]() |
|
![]() |
|
(点击图片浏览相关内容) |
![]() |
徐唯辛与他的肖像作品:王容芬 |
![]() |
|
【文革史料】 |
宋要武(宋彬彬):我给毛主席戴上了红袖章发表时原署名: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女子中学“红卫兵” 宋要武(宋彬彬) |
来源:互联网/人民日报/光明日报 本站编辑发布 (本页浏览:人次) |
【本站说明】本文首发于1966年8月20日《光明日报》,8月21日《人民日报》转载,轰动全国。此事件在文革中属标志性重大事件,它起码告诉国人两点:其一,毛泽东多么看重和支持红卫兵,红卫兵欢呼“毛主席是我们的红司令,我们是毛主席的红卫兵”;其二,毛泽东对宋彬彬名字的一句看似“轻飘飘”的否定性评价——“要武嘛!”,这是暗示,也是号召,打打杀杀的武斗之风从此兴起,全国数千万学生冲杀造反了,有毛主席撑腰,可谓所向披靡!毛也许不知——就在13天以前,宋彬彬领导的北师大女附中红卫兵活活打死了她们的校长卞仲耘! 宋彬彬是中共著名开国上将宋任穷之女。宋任穷在“文革”中与毛的许多同僚一样,遭到斗争和迫害,甚至殃及子女。但宋彬彬似乎是个例外,因为她“革命”了,为毛戴红卫兵袖章的大照片,成了她的护身符和通行证,甚至可谓尚方宝剑。 至于宋彬彬文革及后来的经历,见本文末附录。 |
![]() |
十八日,在天安门城楼上,我看见了我们最最敬爱的领袖毛主席,我心里激动极了。当时,我向主持大会的一位同志要求献给毛主席一个红袖章,以表达全体“红卫兵”战士对毛主席的无限信仰,无限热爱。他把我带到了主席跟前。我满怀激情,把“红卫兵”的袖章戴在了我们伟大领袖的臂上。
毛主席高大魁梧,红光满面,身穿一套绿军装,戴着一顶绿军帽,鲜艳的红领章红到了人的心坎上。看见主席这么健壮,我心中感到有说不出的幸福,真想高喊:祝毛主席万寿无疆!
毛主席问我叫什么名字,我说:“叫宋彬彬。”
主席又问:“是不是文质彬彬的彬?”
我说:“是。”
主席亲切地说:“要武嘛。”
回来后,我心中一直平静不下来,耳边总回响着毛主席的声音:“要武嘛。”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使我看到了自己离主席的要求差得太远了,给我指出了前进的方向。文化大革命以来,我干得并不好,却见了毛主席。我能亲手给他老人家戴上了红袖章,我感到无比的幸福,也感到十分惭愧,但我干革命的决心也因此更足更足了。我一定不辜负毛主席的期望,要武,要闯,誓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
解放前,我们的革命老前辈就是跟着毛主席,紧握枪杆子,闯江山,打天下,用革命的暴力打出了一个新中国。这就是枪杆子里出政权。“要武嘛”,这个真理过去存在,现在存在,将来也存在。这个真理对中国适用,对世界上一切被压迫民族、被压迫人民也都适用。
【短视频】毛泽东八次接见1300多万来自全国各地的红卫兵(综述) |
今天,在社会主义革命的新阶段,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我们要向革命前辈学习,也要武。毛主席身穿绿军装接见百万群众,这也就是要武的精神。毛主席向来教导我们:“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毛主席还教导我们,要“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这就是要我们发扬敢闯、敢干的革命造反精神。过去,修正主义的教育制度紧紧地束缚着我们,想把我们革命的棱角都磨光磨圆,把我们磨成不敢造反的文质彬彬的书呆子。今天,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毛主席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起来造反了,我们要武了!从“彬”到“武”,这反映了人们思想的一个大变动,反映了革命的小将在成长,这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产物,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事情。
从这三个字里,我们看出了毛主席对革命的下一代寄托了无限的希望。最最敬爱的毛主席,请您放心吧!我们是革命的后来人,我们要做旧世界的叛逆者。我们要造反,我们要革命。我们要冲破一切束缚,朝着解放的路上迅跑,把一切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砸个稀巴烂。
我们知道,革命的道路是曲折的,不平坦的,在前进的路上还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困难。但是,为了毛主席,为了革命,刀山火海我敢上,惊涛骇浪我敢闯。只要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发扬“武”的精神,天下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我们要在游泳中学习游泳,在斗争中成长。革命的重担我们要挑,革命的大权我们要掌。我们向毛主席保证:资本主义休想在中国复辟。我们不但要让中国在我们这一代手中不变色,而且让它在我们下一代手中也不变色,让它千秋万代红下去,要让红光照遍全世界。
中国的未来是属于我们的,世界的前途是属于我们的。我们一定要发扬“武”的精神,跟着毛主席在阶级斗争的大风大浪中前进,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女子中学红卫兵 宋要武(宋彬彬)
(原载二十日《光明日报》)
【注】毛泽东八次接见和检阅红卫兵的时间分别是在1966年8月18日、8月31日、9月15日、10月1日、10月18日、11月3日、11月10日和11日、11月25日和26日。其中,11月10和11日,11月25和26日的接见检阅,由于均为连续两天无间隔日,故均被算作一次——否则就不是八次,而是是十次接见和检阅红卫兵了。毛正是这样利用个人威望和个人崇拜,直接掀起席卷全国的“文革”大动乱,使亿万国人直接听命于毛一人,所谓“中央”、毛泽东——已成为同义语——中央即毛,毛即中央。全国人大也近10年不开会不议政。这就是“文革”中的所谓“大民主”。
![]() |
(当年宋彬彬的文章。点击上图浏览全图) |
![]() |
【附 录】
宋彬彬的经历
宋彬彬生于1947年,1960年—1968年就读北京师大女附中。1966年4月高三时加入中国共产党,为预备党员。
1969年,毛抛弃红卫兵,派“工宣队”、“军宣队”进驻大中小学及上层建筑单位,掌控局势、领导文革,号召知青上山下乡,宋彬彬赴内蒙古锡盟阿巴嘎旗插队。
约短短3年后,1972年—1975年在长春地质学院学习(应属工农兵上大学的那一拨),毕业分配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矿产研究所,任研究助理。
1978年—1980年,毛去世,“文革”终结,宋彬彬考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读研究生。(据说,文革后宋彬彬改名为“宋岩”)
1980年赴美留学。1983年获得美国波士顿大学地球化学专业硕士学位。1989年获得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地球化学专业博士学位。有媒体报道:宋彬彬在波士顿地区安家,并在毕业后结婚,其夫为一美国公民。
根据学校和州的记录显示,拿到麻省理工的博士学位后,1989年—2003,宋彬彬进入马萨诸塞州政府,在州环保局从事空气质量评测工作。
宋彬彬在她的丈夫2011年过世以后,接手了位于北京的科技公司Copia。有媒体报道称:记者向该公司发出请求希望能采访一下宋彬彬女士,没有收到任何回复。
在美国呆了30多年后,宋彬彬回到了中国开始处理她的历史问题。但后来在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她为自己辩解说她曾经制止过针对她老师的攻击。她写道:"现在我认识到,这种对生命的集体性漠视也是发生悲剧的重要原因……我更期望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永远不要再发生那样的动乱和悲剧。"宋彬彬虽对文革中自己的作为有所道歉,但却引起了巨大争议。
至2017年,宋彬彬已年届七旬。《波士顿先驱报》根据州公共记录法发布了一份"你工作缴纳的税金"数据库,据数据库记录知道宋彬彬一年从马萨诸塞州拿到18000美元多点的养老金(约合人民币12万多,平均每月万元余)。
宋任穷将军8个子女有5个居住在美国,其中3个女儿已经是美国公民,另一个儿子也拿到了美国绿卡。美国——中国人眼中"美丽的国家"——吸引了很多元老的后代,宋任穷家族就是其中一个极佳示范。有人称,红色家庭的许多人“特权在中国,灵魂在美国”。
(点击【链接/凤凰卫视 】宋彬彬就"文革"行为道歉 个体反思与官方表态无关)
〖前一页〗 1 〖后一页〗
【延伸阅读·相关资讯】
![]() |
|||
版权所有©“教育·文史哲”网站 2003-2022 建议使用谷歌或IE9.0以上浏览器 | |
|||
▲ 关于本站及版权声明 | 联系本站 E-mail: yxj701@163.com | 信息产业部备案号:皖ICP备09015346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