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教育·文史哲>本站评论>【本站评论】看《汉武大帝》:历史仍在轮回(下) | | 您好!今天是: | |
|
|
散文 小说——
视频、时评、重读历史:
![]() |
|
看《汉武大帝》:历史仍在轮回(下) |
· 应学俊 · |
原发“博客中国”网站 (2014.06.03) 作者2018.12.29.修订 本站发布(浏览数: 人次) |
【核心提示】看《汉武大帝》,看到历史仍在轮回。看来,要实现“中国梦”,唯有埋葬“皇权文化”,走现代国家的“科学发展”之路,否则只能在表象的变化中原地打转,周而复始甚至历史倒退。这方面,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和《社会契约论》已给我们诸多启迪(当然不可能“照搬”),而历史证明了他们的抉择是正确的。(此文原写于2014年,今修订重发) |
【点击这里:浏览上篇】
※ 研读历史:贵在“通古今之变”
司马迁撰《史记》宗旨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在两千多年前,这无疑是高屋建瓴的史学观了。“通古今之变”——即认识古今历史发展变化的轨迹和规律。历史在发展中延续,新中有旧,异中有同,倘若究其性质,区别正在于“新、异”的成分是多是少,“旧、同”的是精华还是糟粕。研读历史,贵在“通古今之变”,如此方可明智。
在中国,即便彻底“革命”,但历史的文化的幽灵却从不曾离去。许多事物皆可找到历史的影子,有的几乎如出一辙。农民起义缘于反抗暴政,继而打出“替天行道”的旗号,最终达到的却是“皇帝轮流坐,明年到我家”,并未触及皇权体制本身,实现的仍是一个历史循环。这不能不说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局限与悲哀——这局限造成了泱泱中国突然落后于西洋起码半个世纪。这,与法国大革命的性质和前后的历史变化是无法相比的,那是彻底的革命。
那么,我们看看中国古今之变,从政治制度的角度看,究竟变了多少,进步了多少——
1、汉武帝的“先民主后集中”
中国历史走到20世纪,出现一种“民主集中制”——其模式为“先民主,后集中”。而这模式的雏形在《汉武大帝》等古代朝廷议政中已表现得颇为充分。仅以汉武帝为例吧,在决定重大事项时不也还是要在朝堂上议一议?,看来皇帝倒也颇为顾及“舆情”,甚至也允许不同意见在朝堂争论一番,甚至吵起来。“民主”过了,于是汉武帝便“集中”——一锤定音,一言九鼎,定于一尊。于是一切不同意见统统歇菜,“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而倘若有某人在“民主”过程中总是多有不同于圣上的意见且好表达出来,其下场往往难逃悲惨,不下大牢而“被坐冷板凳”郁郁而终,应当是很不错的结局了。
说到对天子山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这样的朝颂竟然响彻华夏大地延续数千年;而“千岁千岁千千岁”则对应着当代的“身体健康,永远健康”!直至20世纪70年代那位“千岁”出逃敌国、当代天子驾崩,如此全民“朝颂”才暂时销声。呜呼!古今简直太有一拼!你能说历史不在轮回?而在其他一些经历过真正大革命的现代国家里,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奇观还能见到吗?
回到汉朝。汉武帝清醒或心情好时,尚允许不同意见发表,甚至主动征求;可若心情不好或到了晚年昏聩就大不一样了。如,当他问及因战场失利而被俘汉将李陵该如何看待、处置时,司马迁为其辩护了几句,表示应进一步了解情况而后再做决断——这恰与朕意相悖,于是“民主”不仅不见了,且直接将司马迁打入大牢施以腐刑(然几年后又继续任用了)……这便是汉武帝的“先民主后集中”。几千年后到了当朝太祖难道不也是这样?左膀右臂的“大臣”与太祖心思稍有相悖,太祖眉头一皱一声哼哼“你们离右派还有50米了”,已吓得臣子们大气不敢出了——这如何不让人想到汉武帝对待大臣的不同政见?至于刘少奇,国人皆知,则不用说了,其下场惨于司马迁啊!
而另一位曾“横刀跃马”的彭大将军给当时天子个人写了封信,表达对朝政的某些看法,由于某些观点似乎超过了天子可接受度,于是,他不仅被革去大司马将军之职,并定性为“反党集团”头子,株连大臣、诸侯及各地大小官吏成千上万,且全国共讨之全党共诛之;而10年后之“文革”(恰类似汉武帝“巫蛊之乱”)中,这位大将军再次被算总帐,而他在病痛中临终前唯一愿望就是要面见天子申诉,竟不得,在癌痛中悲惨死去,这就是挺身而出率军出征抗美援朝之开国将领的结局?!这就是曾被天子赞为“谁敢横刀跃马,唯我彭大将军”的下场?!难道真的是鸟尽弓藏兔死狗烹?!难道仅仅就是比汉将卫青多说了几句话?……
历史如此古今一以贯之!即便朝堂上的“民主”,也一直如黄金般何等珍稀!而况平民乎? 历史难道不是仍在轮回?
历史固然割不断,但缘何竟这般如出一辙?盖因当代天子喜好“中华文化”里的帝王统治术而不释手,不断汲取“营养”,灵活用于当朝。君不见,在号称“马克思主义者”的书房里枕头边,充斥的却是如此之多的“中华古籍”以“资治”而通鉴之,历史岂能不重演?……
![]() |
2、帝王老而昏聩,整出动乱,祸国殃民
汉武帝及中国一切帝王是没有老而“退休”一说的。其实窃以为如此颇不仁慈,而今百姓还有退休制度,咋皇上老到耳聋眼花,口不能言,笔不能写,站不稳走不动,还要坚持“在位”操心国政,劳心劳神?世上哪有不散的宴席?不是说“江山代有才人出”吗?地球离了谁还不转?
人老到一定程度,大脑是会出问题的,即便不老年痴呆,也会昏聩。这不,如此精明强干的汉武大帝,晚年竟然相信宠妃推荐的巫术之人,硬是整出“巫蛊之乱”,逼得王后悬梁、王子无路可走愤而抗争,最终一命呜呼,全国整出几万冤案,多少人头落地!
而到了20世纪60年代,华夏大地又因天子太祖发昏而“搅得周天寒彻”,那就不是几万冤案的事儿,那是几十万上百万!腥风血雨虽不可比汉朝“七国之乱”,却照样放任动用枪炮坦克,实猛于“七国之乱”,国家蒙受巨大灾难,多少生灵涂炭,且绵延近10年!似乎应了“庆父不死,鲁难未已”的古话。历史难道不是在轮回?为何如此?
2、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汉景帝与国师晁错决定削藩,以巩固中央集权,但如此直白宣示似难以启齿,遂罗列其它罪名行之。如汉朝分封的王公贵族楚王刘戊,削其藩的理由竟然是几年前在参加太后葬礼期间“私奸淫乱”,这罪名冠冕堂皇。欲加之罪,找个罪名,何患无辞,何况涉嫌“犯上”?
这不能不使人想起历史行进到1976年,天子驾崩,举国哀悼,禁放除哀乐外所有音乐,禁止一切娱乐活动。而有多少人因在这期间疏忽此项——如在家喝了杯酒或随口哼了句革命歌曲而被“无产阶级专政”判刑入监!据笔者所知一例,一因冤案坐牢10多年才获释的医生,在一小医院小心谨慎任职,做了许多救死扶伤的好事。一病员家属无论如何要请其来家中吃餐饭以表谢意,席间疏忽禁令,拿酒出来。医生素来滴酒不沾,但由于酒杯酒瓶均在桌上,“饮酒作乐”之“铁证如山”,被告发而被捕入狱,五花大绑游街示众后判刑20年,在布告上,他的名字竟然鹤立真正杀人犯之首!又是如出一辙的历史轮回!
汉景帝找个别的莫须有罪名整治政治对手,这其实是上不得台面的下三烂政治手腕。几千年前的古代帝王用用也就罢了,而近些年闻国内外也有对此“古法”仿而效之的:明明目的在于整治政治对手,却以“嫖娼”“聚众淫乱”或“寻衅滋事”堂而皇之的罪名整肃之,并以荧屏代替“游街示众”杀鸡儆猴,似已屡见不鲜。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政治就这般肮脏吗?历史为何竟如此吊诡地重演?
3、古今权力更迭的纠结与轮回
古代宫廷大戏,离不开后宫争宠,太子立废,皇亲国戚篡位,无不围绕一个“权”字。围绕“先帝遗诏”演绎出多少故事!这令人纠结的权力更迭,周而复始一直上演几千年,总是尸山血海一阵才能安定一些时日。
如此权力更迭的弊端尽人皆知,然直到20世纪70年代也还是没理顺。这不,当朝天子驾崩,继承者竟然还是以“先帝遗诏”为凭继位——曰“你办事我放心”。不知这属于封建帝王之制,还是现代社会“科学发展观之国家治理”?
然历史毕竟在进步,那种有欠人道的让天子“上班”至驾崩的制度废除了,可据说又有了“隔届指定”的潜规则,不知是真是假?若子虚乌有,为何往往新天子还没“选”出,海内外便一致“猜”个准呢?据说,只有这样才可保“打天下,坐江山”之永不变色。可冒出一嫡子同为“×几代”的西南王,偏觉得“皇帝轮流坐,明年到我家”,也想过一把帝王瘾,于是打出先帝旗号搞“红海洋”,也“搅得周天寒彻”,弄得险象环生,紧张兮兮,一触即发,世人神经紧绷……
而最近,听说又“修宪”了,天子的原定两届任期消失了——难不成又要天子“上班”直到垂暮口不能言脚不能行?这也太不人道了啊!
呜呼,古今权力的更迭纠结一以贯之,仍在轮回!
不知那个西洋那个最强的大国家咋就没有这样的纠结?
夺取政权,重走老路,专制独裁,官僚腐败;整肃吏治反腐败,再腐败,再反再腐……“皇帝轮流做,今年到我家”,打着诱人的旗号行权力角逐争斗之实……如此历史轮回,自然与法国大革命的性质及其历史发展无法同日而语。这确是“中国特色”。
4、古今帝王做对了什么?
虽说历史仍在轮回,悖谬多多,致我中华沉睡多年,发展迟滞;但古今帝王都还有决策英明之处,不然岂不早已亡国灭种?
汉武帝的性格决定了他必然抗击和剿灭屡犯大汉的匈奴,这自然不错。他取消论资排辈,凭才干而不是资历任用了骑奴出身的卫青做大将军,这是任人唯贤;后又内举不避嫌任用霍去病,加上改革经济,使国力有所增益,终击败匈奴。
抗击匈奴犯扰边境,威胁国家安全,这肯定不错,岂能对强盗一味退让?
然真理向前迈进一步便成谬误,武帝直至晚年一味穷兵黩武,终使国力衰竭,百姓困苦不堪,几近秦末。所幸,他尚知迷途而返,认真“走基层”,了解“群众疾苦”,终于自我“照照镜子、洗洗澡”,向全国发布个人检讨书——《轮台诏》(又称“罪己诏”),纠正了自己的“极左路线”,为后世治国方略奠定基础。能知错而改,这当又算“做对了”的事。故《轮台诏》千古传颂,多少获得后世谅解,于己于国皆有益。
2000年后20世纪,当朝太祖与汉武帝一样,不论“红几代”或是否“根正苗红”而任用留洋归来的“三钱”等一批原本颇可嫌疑而应监督改造的“剥削阶级知识分子”科学家担纲两弹一星大任,且即便在席卷华夏大地不断的“革命运动”中,天子也特许这些核心人才(并非全部)所做之事基本不受影响。此举自然“做对了”,与汉武帝用人从实际出发“不拘一格降人才”可谓如出一辙,遵从规律办事。于是华夏终于搞出两弹一星,成就大国一梦。尽管“大跃进”弄得全国大饥荒,此举民生代价太大,但毕竟做成了。在伟人眼里,似乎百姓受点苦饿死几千万人也就罢了——“朕知道了,下不为例就是了。不许再说。”
古今帝王,凡从实际出发而不因循成规,便能“做对”事情,便能成就某些大业。什么叫“做对了”?即其决断符合实际情况与客观规律。古今帝王,凡做错了,那也就是凭主观意志而践踏规律,恣意妄为,死不认错。此类悖谬汉武帝有之,2000余年后的当朝太祖照样有之,而且不少。古今同理。研读历史,当“通古今之变”。
而古今帝王也有大不同之处:汉武帝晚年对自己所犯之错,痛悔非常,发文“罪己”且切实修正;而2000年后的当朝太祖,明知自己做错了一件又一件大事,其“悖谬”与灾难性后果大大超过汉武帝,却坚决拒绝“罪己”。他甚至对自己的侄儿说:“我们不学胡志明,任何时候我都不下罪己诏。”还说“历代皇帝下罪己诏没有不亡国的。”
其实此话着实有点无厘头。稍有点历史常识的都知道,中国历史上下过罪己诏的帝王并不少,并没有“亡国”的例子,恰恰相反,大多皆赢来一段时间的繁荣发展。
当朝太祖拒绝“罪己”,拒绝自己“照照镜子、洗洗澡、治治病”,却对要臣子们写检讨的事儿乐此不疲,这无疑当是20世纪1950年代当朝太祖显然不如汉武帝之处,是聪明人的低级糊涂。既然拒绝“罪己”,必然只有千秋万代任他人“罪”之——君不见,驾崩后,其所创建的党以正式《决议》,将其错误载入史册,固然褒奖溢美有余,但对无疑错误之举,是明白无误“彻底否定”的。这很无奈,自己不“罪”,自然只得由他人、后人“罪”之了。这又是与历史同中有异之处了。
看《汉武大帝》,却看到历史仍在轮回。
看来,唯有埋葬“皇权文化”,走出现代国家的“科学发展”之路,方能跳出轮回的历史怪圈,否则周而复始,无以发展。这方面,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和《社会契约论》已给我们诸多启迪(当然不可能“照搬”),而历史证明他们的抉择是正确的。马克思也没有全盘否认《社会契约论》。若迷信“皇权文化”,梦想着秦皇汉武、康乾盛世,明君再现,诚如是,一个民族的命运就将一代一代永远捏在坐于宝座上的那个人手中,永远上演这个那个“大帝”一幕幕的历史轮回皇权人治大戏。“明君期盼症”将永远折磨华夏子孙——谁能保一代一代皆有“明君”做主?遇上个昏君暴君那个民族岂不又折腾几十年上百年?“中国梦”何以实现? █
(2014.06.02.发布/2018.12.29.修订)
(点击上篇:亨廷顿的理论似乎落后中国式实践几千年?)
【相关链接】 |
![]() |
|
(本站 2018年12月29日发布 / 2020-06-04 更新) |
![]() |
|||
版权所有©“教育·文史哲”网站 2003-2022 建议使用谷歌或IE9.0以上浏览器 | |
|||
▲ 关于本站及版权声明 | 联系本站 E-mail: yxj701@163.com | 信息产业部备案号:皖ICP备09015346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