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教育·文史哲>本站评论>【转载】《瞭望新闻周刊》:揭开官员学历造假利益链 根治还需惩罚机制(P.2.) | | 您好!今天是: | |
|
|
散文 小说——
视频、时评、重读历史:
![]() |
|
转载《瞭望新闻周刊》2007年11月载文 揭开官员学历造假利益链 根治还需惩罚机制 |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人民网 本站 2020.06.04.转载 (浏览数: 人次) |
【本站按】《瞭望》是新华社主办的新闻周刊。本站多年来并未转载本文,只做了外网链接。然最近发现很多链接已经“404”了——也许这是“负能量”?终于发现“人民网”有一链接尚可打开,为抢救资料,今天转载一下,以留住历史——不,留住现实,恐日后“404”。 因《瞭望》2007年发表此文所揭示的现象,如今并未有好转,不仅一切依然故我,且继续发展,一发而不可收拾。因而此文依然并未过时,这是本站关注并转载的原因。 君不见,钱江晚报-浙江在线2009年发表综述《人大校长称中国最大博士群不在各高校 而在官场》,痛斥学术权力化;10年后,《看看当今官员博士的大跃进之风》一文,再见搜狐媒体;该文指出:据统计,中国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博士学位授予国,其中半数以上博士进入政府当官,完全不同于早年90%博士留在大学及科研所工作,“博士大跃进”之风愈演愈烈。 呜呼,足见体制之顽固、僵硬、傲慢——“报道就报道,咱就这样,你能咋的?” 高教、学术皆可行政化、权力化、金钱利益化,一个国家有如此“特色”,它能“崛起”?它能“创新、赶超”? |
【点击这里:承上页】
§ 学历造假损害国家信用基础
近年来,我国有关部门一直没有减少对官员文凭造假的惩治力度。2004年10月,中组部等四部委经过两年清查,发现67万名县处级以上干部中,每40名就有一人的文凭有问题。
“此次清查风暴一度让官员文凭造假偃旗息鼓,但时隔不久就死灰复燃。打击官员文凭造假,有关部门还是应该建立起一种长效机制。”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李成言教授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
事实上,官员学历造假也不是我国特有,这是全球政坛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随着葡萄牙总理被指控“文凭造假”和韩国名流频陷“学位门”事件,官员学历造假问题再次引起中国公众的高度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到国内官员学历造假的严重危害性。
首先,损害党的形象,败坏社会风气,损害领导干部形象。北京一位多年从事干部选拔和干部教育工作的工作人员认为,官员学历造假看上去是学风问题,事实上是党风问题,如果每一个官员都希望借助这样虚假的包装来获得职务上的提升,必将败坏官员的声誉,损害党的形象,影响党风和社会风气。”
“官员身份特殊,作为社会公众人物,其学历也是国家公信力的重要指标。”李成言教授认为,“官员以假学历谋得政府和企业的高职高薪,在分配社会财富、获取社会机会方面,必然会损害社会的基本公平原则,乃至会损害社会和国家的信誉。”
“如果官员学历造假没有受到应有处罚,仍继续担任公职甚至得到升迁,政坛便难有清正气象。”北京一位退休机关干部表示,“官员学历造假说得轻一点,是官员的品质问题,说得重一些,那就是造假官员在欺骗人民,败坏社会风气。对于一位官员来说,如果在学历上也敢造假,那他难免也会在政绩上造假,在仕途中腐败。”
其次,玷污高等学府这片净土。教育界作为社会道德的源头,应当是一片净土,对于端正社会风气,提升社会文明,具有重要意义。但官员学历造假势必导致文凭和学历贬值、教育质量和学术水准降低,教风学风的溃散,教育的公信力下降,从而不仅损害教育和学术,并且危及社会的健康发展。
“官员学历造假是对教育的亵渎,对国家学历学位教育的声誉也是一种严重损害。”有关专家认为,“高校如果滥发文凭,假如每一个用人单位都要来学校核查文凭,该校的信誉度将大打折扣。”
第三,诱发学历、学位信用危机,破坏了公平公正原则。“如果官员花钱买个假文凭,放在个人档案里与真文凭真假难辨,将使整个社会在人才使用和管理上产生混乱。”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李明伟教授认为,“官员文凭造假获取利益,对其他人也不公平。同时,官员文凭造假严重损害党风,这种造假风气势必与社会风气遥相呼应,导致社会文凭造假风气盛行,伤害了学历这种社会评价标准的公平性和正当性。”
§ 根治学历造假还需惩罚机制
在采访中,不少专家认为,官员学历造假是一种不折不扣的腐败行为,如果不加管理,将危害无穷。
“对干部选拔中重视学历的做法很正确,这是一种好的趋势,问题出在一些人钻空子,而不是这种做法本身。”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系主任毛寿龙教授认为,“干部管理和选拔都要从制度建设入手。对文凭要有正确的认识,它最大的价值在于起点标准。也就是说,高学历的人应该有好工作或是高报酬。但是,在以后的考核中,应该更注重他的能力。”
“现在查出来的官员学历造假案件,大多是因为这个官员犯了其他错误而顺带出来的。这从某种角度讲,我们还应该加大对这个问题的重视程度。”北京中盛律师事务所杜立元律师接受本刊采访时建议:第一,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建立举报奖励制度,以便接受群众监督。另外,对高等教育机构招生进行经常性的、彻底的清理,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来进行教学、考试和学位授予。第二,建立健全假文凭惩处制度。组织、人事、纪检、监察、教育等部门形成联动机制,对于利用公款获取学历等现象接受举报后及时进行严肃处理。第三,树立正确的学历观。在干部选拔任用中,要结合“德能勤绩”等项全面客观地综合评定,重学历但不能惟学历。官员进一步的工作能力,不是体现在是不是又取得了什么高学历上,而是体现在其工作上有没有新业绩上。
“有关部门应建立起一种对官员在职读书的报批制度,严格审查其学费支出及学习情况。”北京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机关干部认为,“对于想在职攻读学位的官员,必须上报上级组织部门审批备案,对整个学习情况进行跟踪。同时,对拟提任的官员应严查其学历的真实性。”
“鼓励在职干部参加学习很有必要,但一定要从制度上预防‘权学交易’。”南开大学博士生导师齐善鸿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公示制”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途径。对于个人要求攻读更高学位的,组织部门要像提拔干部那样进行一下筛选,主要从工作业绩入手看是否有培养前途,这个筛选应该是公开的,应该有群众投票的比例,组织部门应当公开申请者信息;一旦入选,也必须公示,当事人必须首先辞去现任职务,并由个人支付部分费用。官员的学历变更也要公示,把官员学历变更的就读院校、专业及学习年限、学习方式、证明人等内容以张贴公告的方式,在官员所在单位进行公示,并设立专门举报电话,接受群众和舆论的监督。如果说,私下交易是腐败的一种运作方式的话,那么公示制将可增加腐败的压力和成本,从而减少腐败现象发生。
据了解,国外在惩治官员学历造假方面,也有很多先进经验可借鉴。
比如美国国会正在考虑通过立法,正式把伪造文凭列为犯罪。
在韩国,持假文凭者要被提起刑事诉讼。该国《选举法》还明确规定:对伪造或者编造学历的政治人士,取消其当选资格,判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
在德国,持假文凭的人将按照欺诈罪处置,并处以1000欧元以上的罚款。
在加拿大,对文凭造假采取的是“零容忍”的态度,不仅要对制假者施以法律制裁,而且也要追究购假者的责任。
在采访过程中,受访者普遍认为,要杜绝官员学历造假现象,在高校完善学位授予制度的同时,整个社会特别是组织人事部门,也要树立科学的学历观。另外,对假学历的制售者和使用者,应该以立法的方式加大惩罚力度。■(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李松)
【相关报道】
▲【搜狐新闻/2009.10.27.】人大校长称: 中国最大博士群不在各高校 而在官场
▲【搜狐2019.07.19/创业中国】看看当今官员博士的“大跃进”之风!
【近期发布】
▲【本站评论】读新华社报道《习近平: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兼答几位网友
▲【本站评论】看《后浪》想到:明星接活儿须三思
▲【札记】2020年1月7日至23日“封城”:那“白云黄鹤之地”在干啥?(立此存照)
【历史回顾(视频)】 2013年凤凰卫视播出 凤凰大视野——
(2020.06.04 / 2020-06-04 .更新)
〖前一页〗 1〖后一页〗
【相关链接】 |
![]() |
|
(本站 2020年05月06日发布 / 2020-06-04 更新) |
![]() |
|||
版权所有©“教育·文史哲”网站 2003-2022 建议使用谷歌或IE9.0以上浏览器 | |
|||
▲ 关于本站及版权声明 | 联系本站 E-mail: yxj701@163.com | 信息产业部备案号:皖ICP备09015346号 |